“新媒体与全球变革”–哥伦比亚大学“解放日报文化讲坛”

2月 2, 2010

2009年10月9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28届文化讲坛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在新媒体及有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10多位专家,共同探讨“新媒体与全球变革”。从解放网上看到实录,摘录如下:

1.杜克大学文学 马克·汉森教授 :

image

我们需要的媒体模式,不仅仅要有记忆、记录、储存的功能,同时也必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在当下采取行动,并指向未来。

2.哈佛大学教授 大卫·罗德维克思考虚拟世界的历史

image

每一种艺术的媒介都是不断创新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材料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艺术媒介

3.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刘禾:新媒体与弗洛伊德的恐惑论

image

上世纪50年代,香农创始了信息学理论,并且成为了该领域的专家,工作于贝尔实验室。他创造出了一个奇特的名为“Automaton”终极机器人的玩具,“终极机器人”对所有接触它的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4.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 托马斯·拉马雷:“御宅族”也是生产力

image

御宅族”即发烧友文化。它发源于东京被称作“秋叶原”的区域,就发烧友文化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也是很多男性“御宅族”活动的地方。从人数来讲,这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有关发烧友文化的地方

很多人在讨论新媒体的时候,谈论的多是新媒体如何改变了媒体的概念这一话题,但我认为必须从媒体的本体论中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媒体看作是孤立的、稳定不变的。有关一种媒体进入另一种媒体的方式方法以及它们所作的衔接,我们必须经常想到媒体所创造的现实和媒体的互通性。

消费的人就他的消费来说也是一个生产者,他生产自己的满足感我们应该把消费看作是企业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消费者用自己所支配的人力资本生产自己的满足感。

5.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 兰迪·克鲁福:新媒体在国际关系中的逻辑

image

著作有《亚洲与互联网的邂逅:亚洲的转变》《公民社会与中国社区》

法国社会学家杰克·罗伊提出了“文字的屈辱”,他认为,随着视觉媒体的出现,文字受到了屈辱。文字有某种批判性和反思性的力量,一旦视觉媒体介入后,这种力量就丢失了。本杰明、罗伊等人所代表的媒体学理论也认为,文字可以让我们进行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而图像却不能。因此,一旦将图像用于对公众的叙述,就失去了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的思维。

卡斯特尔提过所谓的“网络社会”:我们正在从纵向的分层社会走向横向的网络结构。

新媒体把信息切成小块,一口一口地让你吸收,没有时限,并融合不同的逻辑来创造更丰富的体验

就媒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而言,我们要考虑其三方面的价值:

一,它有没有给我们正确的信息?有没有给我们所需的所有信息?是不是及时?

二,有没有给我们可用于解释这些信息的框架?

三,它给我们的信息有没有引发深思熟虑的视角?有没有帮助我们有意义地、批判性地去思考所呈现的问题?

此外还有三个互补的逻辑:

第一种逻辑是叙事逻辑。信息呈现的方式是有序的、井井有条的、有头有尾的,叙事逻辑是目标导向的,而目标则是由讲述故事的人决定的,叙述的框架可以稍作变动,但根本的目标不能改变,除非信息是强加给我的。比如,电影、小说,甚至新闻报道等,用的都是叙事逻辑。

第二种逻辑是对话逻辑。我的权利不比你多,我知道我要去哪里,你知道你要去哪里,但我们都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你可能会需要一个这样的对话,但结果与你所想的很不同。这就是我所指的对话逻辑。其进程是由互动性而不是由叙事形式所决定的。

第三种逻辑是数据库逻辑,这里的控制权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在叙事逻辑中,控制权在讲故事的人手里;在数据库逻辑中,控制权在接受者手中。接受者决定他们要什么样的信息,他们什么时候要,以什么方式要,然后他们去得到它,所以是控制导向的。

互联网就是数据库逻辑。它把信息呈现出来,接受者是按照我要什么、什么时候要、如何要而去接受的。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的交流通道很少。“给编辑的信”是一个例子,但其力量相对于新闻编辑的力量来说要小得多。新媒体通过让参与者之间的距离最小化而给交流提供了更大的潜力。

技术并不决定我们的命运,而是表现我们的价值和欲望;技术并不塑造我们的社会,但帮助我们实现想要的目标

互联网给碎片化的受众提供专业的信息。受众越来越碎片化,我们很少有相同的文化经历,因为我们依靠不同的信息来源。

早期电子沟通领域的革命,如电视等,改善了对公众的信息传播,其原因不是它改变了叙事逻辑,而是它更好地应用了叙事逻辑。它比报纸讲的故事更生动,通过很多好看的视觉镜头,通过很多好听的音乐等,使它讲的故事更令人信服。而新媒体用一种数据库逻辑,去传递另一种逻辑,如录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主导的逻辑,我们对信息仍然能控制,仍然能把自己与其他的公众传播分割开来。

碎片化的受众和信息源削弱了创造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问题的宏大叙事的能力。新媒体的出现并没有很大地影响公众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它所做的是在某一部分人中引发了兴趣,它集中了跨区域的一群人的兴趣,但它没有改变整个受众对国际事务的看法。

6.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杨国斌 :网络符号的力量

image

看起来很奇怪的“贾君鹏事件”其实根本不奇怪。它出现在中国网络世界中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在我看来,网络发帖如此热门,正如民间小说、谣言事件、传奇故事,甚至禁书,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流传着,其存在理由都是一样的。这些热门的文化形式,总能找到它们的生存途径,广泛流传在社会上。我想说的理由是,它们更社会化。

贾君鹏事件”比较特殊,原帖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在之后的交流评论中才产生了很多含义。但是在非特殊情况下,为了能够广泛传播并吸引更多的跟帖,往往帖子的事件与社会公众相关,能引起社会共鸣,还往往比较煽情。

7.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尹明华:报业正在经历的选择

image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提出4i策略,发展了手机报、电子报、电子杂志和公共视屏,在代表报纸未来可能的替代方式的新媒体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开展的实践包括制作没有纸质出版、仅仅发送给手持移动阅读器读者下载的《新新闻》,每天11个小时整点出版50个版面,读者还可以自己上传自制的版面。

新媒体内容研发的过程中,已由表及里触及报业内部流程的改造和信息流的管理。我们尝试了建立即时播报记者队伍、开展记者新媒体体验营等活动,用多元手法增强采编团队对新兴技术传播载体和手段的敏感和活力。同时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反馈,改进传播质量和不断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10步拯救报纸

6月 24, 2009

PBS 媒介转型研究的执行编辑Mark Glaser @mediatwit在推特上列出了拯救报纸的10步,后在mediashift网列出,翻译如下,有些内容拿不准,附录原文 .image

1.去日报化。以社区和趣味为目标,出版个性化定制的小印刷品。

2.去中央化,关注本地。支持地区作者、记者和网络博客;帮助他们开拓读者市场,卖广告。

3.用技术、SEO、传播经理取代发行、印刷工作人员。

4.面对面拜访社区居民,明白他们真正的需要,然后提供那些他们需要的信息。而不是仅仅使用焦点小组法找读者。5. Use pro-am methods. Include community-contributed content edited and vetted by pros.

5.使用专业方法,通过专业认得包括网络社区内容编辑和控制。

6.聪敏的多媒体叙事。不要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要使用合适的媒介形式讲述合适的故事。

7.多元化的盈利方式。从广告、小众付费阅读、读者捐助、非盈利授权目录列表等方式来获得收入。

8.产品图谱化和数据库项目,雇佣或者培训计算机能力好的记者。

9.满足常规地区商业需要,创造地区商业的网络目录。

10.建立从下到上的组织机制,鼓励、激励创新。采纳每个好主意。

10 Steps for Saving Newspapers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新媒介研究占新闻学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25%

6月 11, 2009

image

1.近期公布的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新闻学获得立项48个(具体名单在下面),占2.8%;其中在新闻学类目下关于新媒介的研究有12项,占到新闻学项目的25%。新媒介研究的比重基本与2008年持平。(未统计其他学科项目中关于手机、互联网的研究)。据社科办网站的话:

今年22个学科共申报22547项,经资格审查和匿名通讯评审后,提供会议评审的课题3637项,最后评出1720项,其中重点项目37项,一般项目1006项,青年项目677项,平均立项率为7.6%。

2.项目分配来看,其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 普世价值与中国话语受到重视,获得一个重点立项和青年项目。
    • 涉藏传播、藏区传播得到2个立项。
    • 境外传媒资本进入问题也成为较重要议题。

3.新媒介研究中:

    • 网络舆论成为重要议题,也难怪,现在的网络舆论汹涌澎湃,以后只会有更多的相关项目。
    • 媒介融合具体在业界如何实践受到关注。这个研究方向很重要,传统媒体都想向新媒体转型,如何转,如何融合?亟需理论给出可行的方案。
    • 关于手机传播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有两个项目中标,分别是张国良教授操刀的实证研究——“手机媒体新闻传播效果研究”, 李晓静的“3G手机媒体采纳与扩散研究”。 交大要在新媒体领域投入重兵?

4.新闻传播整个学科获得48个项目,比起“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83项,小巫见大巫。学科的合法性问题?学术成果的社会价值?不懂鸟。下面是新闻学具体的项目分布: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