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丰富度理论
10月 2, 2018媒介丰富性理论(Media Richness Theory)由Daft &Lengel(1984)首先提出信息丰富度的概念(information richness theory),又被称为资讯丰富度理论。
媒介的丰富度是一个媒介客观及固定的资产,同时代表一个频道传播讯息量及内容的能力。媒介可以根据丰富度来分类,媒介的丰富度会影响用户对媒介的选择、传播的过程及其任务的结果。
传播媒介丰富性理论指出,媒介的丰富度包括四个方面:
1)实时回馈的能力,即容许问题得到实时响应及作出修改;
2)多渠道沟通提示,如面对面接触、声音声调、身体姿势、数字、文字以及图像等;
3)日常用语的使用,这有助于传递更多的概念和想法;
4)个人对媒介的关注点,即使用重点。
根据以上媒介丰富度的定义,针对传统媒介,一些研究(Daft et al., 1987; Rice & Shock, 1990)把媒介进行了等级划分,面对面传播是最丰富的媒介,紧接着是电话、电子邮件、指定收件人的书信沟通、无指定收信人的书信沟通和正式的文字沟通。
MIS领域应用媒介丰富度理论研究的文献述评
10月 2, 2018现代情报 2018,38(09),146-154 朱梦茜 颜祥林 袁勤俭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摘 要:[目的 /意义]为了帮助信息系统学者厘清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应用现状, 填补国内在媒介丰富度理论相关文献综述上的缺失。[方法 /过程]本文对国内外基于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 归纳了当前MIS领域应用媒介丰富度理论的主要研究问题, 并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MIS领域应用媒介丰富度理论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媒介丰富度对于表现绩效的影响、媒介丰富度对于用户信任感及诚信行为的影响、媒介丰富度理论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和媒介丰富度理论在信息/沟通技术使用研究中的应用4个方面;研究中存在“媒介丰富度理论对于社会因素、个人/技术因素的考量未完善”、“相关实证研究多使用媒介丰富度理论作为分类依据, 往往忽略理论的核心观点”等问题;媒介丰富度对表现绩效影响的时序分析、多媒介嵌套的混合效应等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媒介丰富度理论; MIS领域; 媒介; 述评;
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沟通媒介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传统的纸质信件, 到电话传真, 再到以电子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媒介, 人们的沟通因此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同时, 在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和更多的媒介渠道时, 如何使用媒介, 怎样的媒介能促进组织沟通, 媒介选择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组织决策?相关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解释这些问题, 1983年, 美国的两位组织理论学家理查德·达夫特 (Richard L Daft) 和罗伯特·伦格尔 (Robert H Lengel) 首次正式提出了媒介丰富度理论。该理论最初是用来描述和评估组织内部的沟通媒介, 但由于沟通和媒介本身涉及了信息的传递、交换以及用户的信息需求、行为, 因此也广泛运用于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以下简称“MIS”) 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