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研究的伞型模式

8月 31, 2017

南卡羅萊納大學的Gran(t 見Grant & Meadows, 2011)曾提出了新媒體研究的傘型模式:即研究新媒體要包括硬體、軟體之外,還要考慮組織機構和社會系統的因素,而研究新 媒體使用者一定要融入這些因素。

——转引自

魏然《新媒體研究的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传播与社会学刊,第31期。

 


俞军:关于产品经理的价值、天赋、能力、成长及未来

8月 28, 2017

作者:黄海均

本文授权转载于公众号职人社(ID: zhirent),版权归职人社所有

 

产品经理今天的困惑迷茫,是这个快速发展变化时代的一个剪影。

2017 年 6 月 6 日,滴滴 5 周年的日子,我有幸拜访了滴滴出行产品高级副总裁 @俞军 ,在他的办公室进行了 2 个小时的交流。俞军老师分享了他关于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观点,系统严谨且有实际指导作用。经俞老师授权,我将分享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现给所有产品经理同行,欢迎大家交流。

本文整理过程耗费了不少时间,若需转载,请关注职人社公众号「ID:zhirent」后回复「转载」二字,了解转载须知。

俞军是中国互联网界的一个传奇:热爱搜索成痴,2000 年以网名「搜索引擎 9238」写了一封传奇的求职信 ①,后加入百度,担任产品副总裁和首席产品架构师。在那个中国互联网处于野蛮生长、还没有产品经理概念的年代里,他是百度搜索系列产品早期唯一的产品经理,后来主持设计了百度贴吧(2003 年)、百度知道(2005 年)等世界级创新产品。直到俞军 2009 年离开百度后,他在百度多年的产品经理方法论,被同事们整理总结为「PM 12 条」流传业界 ②,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产品经理。

1. 到底什么是产品经理

俞老师认为,从古到今,所有产品都可以分为需求、生产、销售三个环节。产品经理是要对产品的市场结果负责,全盘考虑三个环节的职业角色。

  • 需求:产品到底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
  • 生产:有效率地把产品做出来。不管是实体的,还是软件的,或者是一项服务;
  • 销售:把产品卖给用户。包括营销、品牌、售后等。

我们都知道,产品经理概念最早是宝洁提出来的。在此之前,宝洁这么大个公司也运作了很多年,只不过「产品经理」这个角色的职能是其他人在承担的,可能是总经理或者掌柜的。宝洁开始可能只生产一个产品,但当他需要生产更多产品的时候,发现需要资源调配、需要排优先级,他的组织结构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产需要。从一个横向的维度,宝洁提出了产品经理的概念,不拥有实权、不实际汇报、对结果负责、将原来的职能部门按照产品重新组织,提升效率。一个职业的诞生和留存,必然是因为它优化了企业分工,提高了企业收益,产品经理也不例外。

虽然都是为结果负责,但对于不同形态、不同阶段的产品,最能创造价值的侧重点不一样,产品经理需要搞清楚在当前阶段侧重哪一块更能够创造价值。

2. 产品经理的演进史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