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3-2017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类委员会概况

5月 2, 2013
2013-2017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6-2010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     李良荣 复旦大学
副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倪 宁 中国人民大学 陈昌凤 清华大学 高 钢 中国人民大学 李希光 清华大学
高晓虹 中国传媒大学 黄 瑚 复旦大学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 张 昆 武汉大学
石义彬 武汉大学 林如鹏 暨南大学 蒋晓丽 四川大学
蒋晓丽 四川大学    
秘书长     秘书长
高晓虹(兼) 中国传媒大学     黄 瑚(兼) 复旦大学
委员     委员
程曼丽 北京大学 张文红 北京印刷学院 陈昌凤 北京大学 倪 宁 中国人民大学
白 贵 河北大学 文 然 辽宁大学 李 彬 清华大学 熊澄宇 清华大学
程丽红 吉林大学 郑亚楠 黑龙江大学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
严三九 华东师范大学 金定海 上海师范大学 马 艺 天津师范大学 白 贵 河北大学
郭 可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杜骏飞 南京大学 刘 坚 吉林大学 黄也平 吉林大学
李 杰 浙江大学 王文科 浙江传媒学院 郑亚楠 黑龙江大学 黄 瑚 复旦大学
芮必峰 安徽大学 汤书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本乾 上海交通大学 严三九 华东师范大学
赵振祥 厦门大学 谭华孚 福建师范大学 郭 可 上海外国语大学 戴元光 上海大学
陈信凌 南昌大学 项国雄 江西师范大学 杜骏飞 南京大学 方晓红 南京师范大学
甘险峰 山东大学 汪振军 郑州大学 吴 飞 浙江大学 陈培爱 厦门大学
张 昆 华中科技大学 彭祝斌 湖南大学 黄星民 厦门大学 吴 平 武汉大学
王晓华 深圳大学 黎明洁 广西大学 石长顺 华中科技大学 杨小彦 中山大学
汤晓山 广西艺术学院 董小玉 西南大学 蔡铭泽 暨南大学 吴予敏 深圳大学
单晓红 云南大学 梁成秀 西藏民族学院 黎明洁 广西大学 张宇丹 云南大学
韩 隽 西北大学 杨 琳 西安交通大学 李 文 兰州大学
李 文 陕西师范大学 韩 强 新疆大学
戴维民 南京政治学院    

 

◆教育部公布了新的一届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新闻传播专业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1.专业名称与上一届有了变化,2006-2010年是”新闻学学科”,而今年的名称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新闻传播这几年迅速发展,根据新闻学与传播学十二五规划,下属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传媒经济学)。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独立了,新闻传播学失去了未来重要的一块,不过学科归属无所谓,专业教学可以走起。

2.教指委整体扩编,有新进的院校,也有落选的。

◆◆教指委主要任务如下:

(1)组织和开展本学科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指导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工作。

(3)制定专业规范或教学质量标准。

(4)承担专业评估任务。

(5)承担本科专业设置的评审任务。

(6)组织有关教学工作的师资培训、学术研讨和信息交流。

◆◆◆未来新闻传播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动画和电子商务的情况如下:

(2011年拍摄的捷克小镇CK,美不胜收)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地震撕裂中国互联网

5月 1, 2013


(照片是2011年在英国伦敦附近小镇拍摄)

纽约时报 认为,雅安地震撕裂了中国网络世界。由来已久的社会阶层割裂、语言暴力、官方舆论一律控制等问题在这次事件中集中爆发。”中国缺乏公共言论空间和规则,民众没有公共辩论的训练和习惯,网络出现以后在享有较之以往更大进步的公共言论自由时,犬儒和戾气获得了更壮观的呈现,破坏性的讨论方式对理性声音产生了驱逐效应。而公知被泛化,及至污名化后,公共空间不再存在得到广泛信任的意见领袖。”

崔卫平提出”权力性反对“概念,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上”出现了另外一种’以官方为中心’:凡是官方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凡是官方反对的,我们就拥护。这并不是独立人格的体现,而是一种反应性人格,是被动的,应激性的,甚至是依附性的;是等待官方的意见,然后再作出自己相反的反应”。

胡适先生曾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博主 5月1日

纽约时报2013年4月25日】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地区发生的7.0级大地震撕裂了中国的网络世界。在新闻发布后数小时之内,中国的社交网络如微博,门户网站的论坛及其他网络空间中即出现争议和争吵。灾难如同一个集结信号,将虚拟空间的中国人汇集成一个狂热的群体,在表达诉求和意见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派系争斗与人身攻击,很多议题无法达成具有倾向性的一致。这些撕裂式的争论既暴露了中国政府在灾难发生时缺乏有序、专业的应对机制,也是中国网络世界由来已久的阶层割裂、语言暴力乃至官方舆论控制的一次集中爆发,最终呈现出自上而下的乱局。

争论议题主要集中在对公权力及相关机构应对灾难的质疑,对”公知”公共言行的挑战,以及”不添堵”背后掩藏的关于商业化媒体和志愿者等民间组织应在多大程度上参与重大事件的不同意见。

地震发生初期,针对中国政府及相关公权力机构的批评比较集中。根据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讲师张效羽整理的震后微博反应时间表,”事件发生后120分钟以内就会有知名公知批判”。批评主要包括:官方媒体的报道速度,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收费问题,救灾速度与秩序等。这种批评起到了实际效果。比如至4月23日,交通运输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北京、河北、辽宁、河南、山西、四川、天津辖区内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对住建部向四川雅安芦山、宝兴等灾区派遣城镇供水应急抢险分队车辆免收通行费 。曾供职于《南方周末》的记者陈鸣则在新浪微博发表《悲情是最差的选项》一文,提出目前核心问题是科学救灾、精细救灾,”行政成本要小,物质消耗要小,动员人力、动员社会幅度要小,并不是所有地震都适用举国体制。”

针对中国红十字会的批评持续数日。地震当日,中国红十字会筹款约14万元人民币,与之对比的,是民间公益组织”壹基金”一天筹集善款约1000万元人民币。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落败持续至今,23日,广州的一家邮局甚至挂起了”邮局没有郭美美,赈灾捐款免邮费”的标语。同时曾获得潘石屹,任志强等企业家信任的”壹基金”也开始遭遇责问:与中国红十字会是否有隶属关系,是否具有救灾能力,牛根生——毒牛奶丑闻主角之一”蒙牛乳业”的创始人——担任”壹基金”理事,这是否降低了它的公信力。

信奉”围观改变中国”的中国互联网用户起到了监督公权力的作用,但是对威权统治的普遍不信任和不满,以及信息不对等,导致这种监督逐步演化为愤懑之情的宣泄。 4月23日晚间8点左右,北京民政局用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号召全国人民捐款,评论和转发中出现了20多万条”捐你妹”,14万多条”滚”,两小时后这条号召被”加密”。这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境遇如出一辙。4月20日地震发生当日,中国红十字会也使用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发布赈灾和募捐信息,收获的也是数以十几万计的”滚”。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