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引自腾讯教育)
【更新】根据新闻传播学界各位老师的提醒我对一些信息做了修订。个人认为评估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可过分看重,但是也从一个评价体系反映了一个学院的状况。
一、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的方式、指标、过程。
2012年的学科评估据其官网曰”自愿申请参加、免收评估费用”。
1.评估基本反映新闻传播学整体状况。
新闻传播一级学科中,全国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15所,本次有14所参评,未参加的是山东大学『起初我以为是北师大,其实北师大这个领域也很牛』。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参评高校共48所。
2.参评院校还不全。本人将48所参评院校分了三大集团(详见后文)。第一集团已经基本都齐了;少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山这两年在胡舒立执掌之下,有新的气象;第二集团军中少深圳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传播学院(汕大很有特点,我学生初畇畇毕业论文就研究长江新闻传播学院)等等。第三集团大部分缺席。全国不是有600多个新闻院系吗?
当然,中国新闻传播最牛的院校缺港大、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3.评估方法有进步。
学科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指标”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指标权重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专家确定。
有几个特点应该注意:
各项指标在比总量的同时,还要比人均。为何?可以看到有综合性院校比如人大、复旦,也有以传媒为主的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强调学生为本,注重在学培养质量与毕业后发展质量相结合。引入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后质量跟踪评价”;新增学生派出留学、交流指标,鼓励对学生培养的投入;首次引入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指标,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全面提高(这个是对第一集团的考评)。
“定量与定性、质量与数量、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多维度学术论文评价”方法。将论文”他引次数”(这个很重要,有人总是自己引自己)及”ESI高被引论文数”与最新发表的高水平期刊论文同时纳入评价指标等。鼓励专利成果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在主观评价部分增加了社会服务和学术道德等内涵。不知复旦抄袭起诉事件与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造假事件对其评估影响几何?
在数字评估的情况下,人的主观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否则排在第一的传媒大学和人民大学就那么寸,分数一样样的?
特色一级学科设置特色指标,克服评估趋同导向。如对艺术类、工商管理等学科,设置”艺术创作水平”、”优秀案例”等特色指标,鼓励不同学科办出特色。其实在传媒类的这种特色指标也应该很重要。比如各类比赛、学生实践成果等。
二、与上届评估结果的对比:
1.2009年到2012年,新闻传播学科整体水平在提升,总分提升慢,就意味着落后。
2009年的排名,见本人以前写过一个blog200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专业排名。
博士一级授予单位增长150%,从2009年6个到2012年15个。
参评院校增加,2009年参评高校共31所,2012年48所。
整体得分大幅提升,前10名尤其明显。前三甲在2009年分数在85分;2012年到了90分。
2012年70分是中位数,2009年66分是中位数,进步不了4分,您就落后了。
2.全国新闻传播专业的三大集团。
三大集团详见附表。
学校代码及名称 |
排名 |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
1 |
92 |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
1 |
|
10246 复旦大学 |
3 |
90 |
10486 武汉大学 |
4 |
84 |
10003 清华大学 |
5 |
81 |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
5 |
|
10610 四川大学 |
5 |
|
10001 北京大学 |
8 |
79 |
10559 暨南大学 |
8 |
|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
10 |
77 |
10280 上海大学 |
10 |
|
10335 浙江大学 |
10 |
|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
13 |
75 |
10284 南京大学 |
13 |
|
10384 厦门大学 |
13 |
|
10075 河北大学 |
16 |
73 |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
16 |
|
10532 湖南大学 |
16 |
|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
19 |
71 |
10357 安徽大学 |
19 |
|
10475 河南大学 |
19 |
|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
19 |
|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
23 |
70 |
10459 郑州大学 |
23 |
|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
23 |
|
10697 西北大学 |
23 |
|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
27 |
69 |
10271上海外国语大学 |
27 |
|
10730 兰州大学 |
27 |
|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
30 |
68 |
10053中国政法大学 |
30 |
|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
30 |
|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30 |
|
10611 重庆大学 |
30 |
|
10635 西南大学 |
30 |
|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
36 |
66 |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
36 |
|
10126 内蒙古大学 |
36 |
|
10140 辽宁大学 |
36 |
|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
36 |
|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
36 |
|
10294 河海大学 |
36 |
|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
36 |
|
10491中国地质大学 |
36 |
|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
36 |
|
10681云南师范大学 |
36 |
|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
36 |
|
10167 渤海大学 |
37 |
63 |
第一集团(橙色):前十名,不进则退,进的慢了也落后。
2009年前十名中有2校掉出:南京大学从第8(72分)到了第13名(75)。厦门大学从2009年70分第10名,2012年75分只到13名。
浙江大学从第6(73分)掉到了10(77).
黑马,四川大学!从2009年的13(68分)到了第7名(81分)。其实,川军不光在新闻传播专业彪悍,我一生物医学界朋友参观完川大华西医学院以后,惊叹不已:牛人多、大项目多、钱多、地大。其所在科研机构在京都圈也还可以,依然感叹蜀地科研发展之生猛。
另外一位牛人是,新参评的上海大学得77分,第10名。
上海交通大学提升也不少,从2009年13(68分)到10名(77分)。
暨南大学从2009年第11(69分)到2012年第8(79)。
第二集团(蓝色):参评的多了,进的慢了,急跌!
中国政法大学09年65分,第18,2012年68分,第30!急跌!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66分能排15,2012年68分第30名。这个集团很多学校没来评,所以目前排名仅供参考。
第三集团(灰色):长尾在形成,队伍还要扩大!
这个队伍好多学校没来,全国600多新闻传播院系啊。
三、未来的竞争态势:
伴随整个社会的进步,新闻传播专业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紧跟整个社会科学发展前沿,做好大新闻传播学科规划–数字化、大文化、大传媒,扎扎实实的在师资、教学、科研做好每一步,才会有未来!
个人觉得未来的竞争态势是:
1.第一集团拼牛人、瓜分大项目、国际化。
队伍要争领军人物,长江学者、千百万人才。
科研: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数;CSSCI收录论文数人均CSSCI收录论文数;SSCI收录论文数;出版学术专著数;国家重大项目数、国际项目。走向国际,出版专著论文。
教学: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数;全国优秀博士走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数,本人知道的只有两位新闻传播学的论文得了这个奖一个是人大的彭兰老师和传媒大学赵玉明老师的博士,提名也有加分奥;授予博士学位数,优秀毕业生;学生国际交换和留学生培养,传媒大学国际化正在提速。
2.第二集团拼:抢占省内制高点,争国家重大项目。
队伍:专职教师总数和博士学位的比例。2012新设立了师生比指标。
科研:争重点实验室等,保省部级重点。保CSSCI论文,培养专著。争国家项目。提高人均科研经费。保硕士培养,争博士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培养优秀毕业生。
3.第三集团:争取达标吧。
尽管还需提升,但照样衣食无忧,可以发本,只要能发本就会有市场。
附2009年新闻传播学科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
整体水平 |
|
排名 |
得分 |
|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
1 |
85 |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
2 |
83 |
10246 复旦大学 |
||
10003 清华大学 |
4 |
75 |
10486 武汉大学 |
||
10335 浙江大学 |
6 |
73 |
10001 北京大学 |
7 |
72 |
10284 南京大学 |
||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
||
10384 厦门大学 |
10 |
70 |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
11 |
69 |
10559 暨南大学 |
||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
13 |
68 |
10610 四川大学 |
||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
15 |
66 |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
||
10532 湖南大学 |
||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
18 |
65 |
10285 苏州大学 |
||
10459 郑州大学 |
||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
||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
||
10247 同济大学 |
23 |
64 |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
||
10593 广西大学 |
||
10611 重庆大学 |
||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
||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
||
10730 兰州大学 |
||
10140 辽宁大学 |
30 |
63 |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xsbdxz/index.shtml
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xsbdxz/zjgd/276982.shtml
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xsbdxz/276985.shtml#2
[…] 教育部、中宣部2013年6月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也就是所谓“卓越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简单一句话概括:“培养学生全媒体业务技能,强化实践;未来五年500个记者进入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任教,500个高校教师到媒体兼职;改革招生、培养、课程和学制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本人点评在“()”内。 一、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二、主要任务 1.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高等新闻传播教育。 2.选择30所高校建设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第二集团院校的任务)。选择10所高校(第一集团学院瓜分)建设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入选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类型,按照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职业道德培养、更加注重现代技术运用的原则,制定实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新闻传播院校划分参看以前博文) 3.推动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实施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逐步推动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的结合。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教育部、中宣部从新闻单位选聘500名优秀编辑记者到计划实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兼职或挂职任教;从相关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选派500名骨干教师到新闻单位兼职或挂职。 教育部、中宣部根据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情况,公布年度互聘结果,颁发《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入选证书》。互聘人员在聘用单位工作期间,在派出单位保留职务级别、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专业技术职务年限连续计算,工作量互相冲抵。派出单位在互聘人员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这个很有吸引力,原单位待遇一切不变,还有倾斜,炙手可热) 4.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积极探索高校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新模式,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确保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强化实践,强化实践)。支持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中央部属高校与新闻单位共建30个国家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平台。鼓励计划实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与境外高水平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灵活多样、以我为主、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集团院校的任务) 5.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整合计划实施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新闻传播学类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打造一批新闻传播学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传播学类重点教材的推广使用,组织计划实施高校与新闻单位联合编写一批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的案例教材(媒体参与编辑实践教材,应该交给媒体自己做这个事情,比如南方报系出了不少很好的书,像南方传媒研究等)。推进计划实施高校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院校在各自门当户对范围内交流互认,意义一般,应该鼓励的是新闻传播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类似交流)。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教育部牵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有关新闻单位、高校共同参与的全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培养规划和具体组织实施。成立由新闻传播领域专家学者、资深编辑记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培养标准、评审标准的制定,及高校申报方案评审、实施情况评估等(意义不大,不同层级的院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目标如何统一标准?)。各省(区、市)参照建立各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 2.完善申报评估机制。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周期为10年,分期实施,首期为5年(2013-2017年)。相关高校就建设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提交申报方案,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教育部会同中宣部研究确定入选高校。专家委员会定期对入选高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议,不合格的高校调整出培养计划。 3.加强政策保障。教育部、中宣部对入选的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给予经费支持;各省(区、市)给予入选的地方高校经费支持(各人的孩子各人管,总体而言对新闻传播专业是好事)。支持计划实施高校在招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制设置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改革,改革,这个好)。鼓励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计划实施高校,在本校推免名额内重点支持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 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2013年6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