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300090542
页数: 338
定价: 46.0
出版社: 人民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3-1
前两天拿到了“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中的《沟通交际学》,内容丰富,英文名communication studies 更能反应书的全貌.
第一章 西方说辩学/修辞学.
第二章 西方当众演讲学研究与教学
第三章 修辞批评
第四章 沟通学研究方法
第五章 人际沟通学
第六章 家庭沟通
第七章 组织沟通学理论及研究..
第八章 小组沟通学
第九章 跨文化沟通
第十章 性别与人际沟通
第十一章 精神沟通学
第十二章 危机沟通学理论与实践概论
第十三章 健康传播沟通学
第十四章 网络传播沟通学研究
先开始读《网络沟通学》,文章对美国网络交流研究做了梳理,做读书笔记如下:
1.“由于缺少关于交流者的背景信息,一个群体中处于弱势的交流者可以更多地参与交流,使交流参与更加平等并最终带来更好的网上民主。”——社会学家赫尔兹和计算机学家特奥夫(Hiltz & Turoff,1987)《网络民族:计算机上人的交流》
2.美国网络交流研究分为三个主要方向:关于媒体技术中心论、网络交流的应用和使用、网络交流社会性的研究。媒体技术中心论集中探讨网络交流的技术特点及其社会影响。网络交流应用和使用以个人和群体使用者为中心,考察各种网络应用的社会效应。网络交流社会性的研究把庞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背景,作为探讨网络交流的出发点,研究社会系统以及人际关系互动中网络交流的发展和使用。
3.媒体技术中心论研究:主要探探讨网络交流的技术特点如何影响交流模式、组织系统、个人身份和交流的社会效应。两个代表性研究:信息提示缺失论和媒体丰富论。
4.信息提示缺失论(cues-filtered-out theory):关注网络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的对比研究.该理论认为交流发生在一定的环境及系统中,交流环境所有的参照功能同时也影响着交流本身.三个方面的社会环境:a地理位置,强调共时性.b个人的社会位置-社会身份.c交流发生的具体环境--人际关系/交流话题/交流的社会规则.社会环境信息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个人外貌、社会地位、地理位置、人们的饰物。动态信息--非语言提示: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交流的具体话题。
5.网络交流缺乏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网络交流易出现不规范、以自我为中心情况,易走极端,出现不符合社会规则。
6.缺乏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个人外貌和身份背景的信息,网络交流可以鼓励一个群体中身份位置低下或口头表达能力差的交流者更多地参与,从而使网络交流具有平等的参与性。
7.媒体技术丰富论(media richness theory):不同的媒体在交流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系统的传递有所不同,媒体的信息丰富程度能够降低交流的不确定性。
8.媒体的丰富量的标准:媒体语言的自然性和个性化、交流的反馈性、交流中各种信息系统的多样性。
9.媒体丰富量的五步表格:面对面交流——电话——书信——文件——数据文件。网络交流介于电话和手写文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