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沟通学》笔记之一

9月 27, 2008

 image

ISBN: 9787300090542
页数: 338
定价: 46.0
出版社: 人民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3-1

前两天拿到了“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中的《沟通交际学》,内容丰富,英文名communication studies 更能反应书的全貌.

第一章 西方说辩学/修辞学.
第二章 西方当众演讲学研究与教学
第三章 修辞批评
第四章 沟通学研究方法
第五章 人际沟通学
第六章 家庭沟通
第七章 组织沟通学理论及研究..
第八章 小组沟通学
第九章 跨文化沟通
第十章 性别与人际沟通
第十一章 精神沟通学
第十二章 危机沟通学理论与实践概论
第十三章 健康传播沟通学
第十四章 网络传播沟通学研究

先开始读《网络沟通学》,文章对美国网络交流研究做了梳理,做读书笔记如下:

1.“由于缺少关于交流者的背景信息,一个群体中处于弱势的交流者可以更多地参与交流,使交流参与更加平等并最终带来更好的网上民主。”——社会学家赫尔兹和计算机学家特奥夫(Hiltz & Turoff,1987)《网络民族:计算机上人的交流》

2.美国网络交流研究分为三个主要方向:关于媒体技术中心论、网络交流的应用和使用、网络交流社会性的研究。媒体技术中心论集中探讨网络交流的技术特点及其社会影响。网络交流应用和使用以个人和群体使用者为中心,考察各种网络应用的社会效应。网络交流社会性的研究把庞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背景,作为探讨网络交流的出发点,研究社会系统以及人际关系互动中网络交流的发展和使用。

3.媒体技术中心论研究:主要探探讨网络交流的技术特点如何影响交流模式、组织系统、个人身份和交流的社会效应。两个代表性研究:信息提示缺失论和媒体丰富论。

4.信息提示缺失论(cues-filtered-out theory):关注网络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的对比研究.该理论认为交流发生在一定的环境及系统中,交流环境所有的参照功能同时也影响着交流本身.三个方面的社会环境:a地理位置,强调共时性.b个人的社会位置-社会身份.c交流发生的具体环境--人际关系/交流话题/交流的社会规则.社会环境信息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个人外貌、社会地位、地理位置、人们的饰物。动态信息--非语言提示: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交流的具体话题。

5.网络交流缺乏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网络交流易出现不规范、以自我为中心情况,易走极端,出现不符合社会规则。

6.缺乏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个人外貌和身份背景的信息,网络交流可以鼓励一个群体中身份位置低下或口头表达能力差的交流者更多地参与,从而使网络交流具有平等的参与性。

7.媒体技术丰富论(media richness theory):不同的媒体在交流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系统的传递有所不同,媒体的信息丰富程度能够降低交流的不确定性。

8.媒体的丰富量的标准:媒体语言的自然性和个性化、交流的反馈性、交流中各种信息系统的多样性

9.媒体丰富量的五步表格:面对面交流——电话——书信——文件——数据文件。网络交流介于电话和手写文件之间。


“乳品三聚氰胺事件”网络传播流爆发

9月 17, 2008

由三鹿引发的乳品业参加三聚氰胺事件已公布迅速在互联网空间引发传播海啸。截至9月17日13:28,各大门户新闻跟帖数量惊人:

1.新浪新闻中心“三鹿婴幼儿问题奶粉事件”专题,网民留言255368条 显示36682,相关新闻留言占据新浪国内留言前十大排名中五条; 25万条留言,仅显示3万6千条,大量言论被和谐,网民群情激奋,想必言辞必然激烈! 新浪为此开设的专题现在已找不到,从尸体分析 大概从11日开始被和谐。

2.网易新闻中心的专题全国多省现“肾结石宝宝”, 也已被和谐! 现在众多新闻已经关闭跟帖功能。昨日公布22家毒奶粉名单后,跟帖速度惊人,言辞激烈出乎意料,很多意见已经超越奶粉,食品谈及根本的体制问题,权利的赋予等等。想必网民上贴速度已经上站方瞬时无法应对,关闭跟帖功能也是无奈之举。(比如1李长江的质检总局尽快完成乳品企业和乳制品检查,2.中国对检出三聚氰胺的22家乳品企业作出罚等等)。

3. 腾讯的专题还在,新闻跟帖也似乎正常仅“国务院:69批次有问题奶粉全部召回” 有近2万条留言。新闻页面后的相关新闻也健在。腾讯新闻前进速度非同一般。前一段我做了一项关于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调查显示,近65%受访者是通过QQ弹出框获得新闻。互联网常常被大家认为是“拉”阅读——用户主动登陆浏览;传统广播电视是“推”读——广播式发送;但是当有推的服务时,似乎用户还是方便获得新闻,等“广播式”弹出窗。此次重大新闻事件中,腾讯表现不一般!

4.使用谷歌检索“乳品 三聚氰胺”51,200项符合的查询结果;百度一下,找到同样关键词,出现相关网页约18,100篇两者结果相差近三倍。结果看起来是谷歌更多中文,百度出此结果,受制政策牵制不小。

关键词检索情况:

关键词“三鹿”,第一个检索高峰出现在9月12日,事件是三鹿问题奶粉石家庄全线下架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69批次婴儿奶粉含三聚氰胺(含名单)(众多国内一线企业上榜,乳业全军覆没,网民恐慌,上网寻找信息)。媒体的转载比率和网民检索呈正相关。

5.bbs空间终声喧嚣,天涯杂谈 凯迪猫眼看人,意见相对新闻跟帖更为深入,删帖速度也不一般。

6.博客空间,一周内关于三鹿的内容有42,508篇,意味着一小时内有1771篇博客文章,一分钟有近14篇博客文章。这个速度想必已经创造了中文互联网博客领域的传播新纪录!

从互联网传播的各个空间来看,民意沸腾,群情愤怒,影响范围之广大无出其右,在众多其他事件(股票市场,房产市场,美国冲击波,全球性经济衰退风险,物价飞涨等等)的缠绕下,这样的问题所潜藏的风险无法预测,政府如何化解此次危机,拭目以待!总是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ps:关于此事的宣传工作指南


《读书》再次人事变动?

9月 4, 2008

今天拿到第9期《读书》,发现其编辑团队与8月号杂志出现变化。 8月号杂志中“执行主编:吴彬”消失,新增“副总编辑贾宝兰 李学军”(李学军原为执行副主编,贾宝兰原为编辑)。

一年前《读书》曾因更换执行主编而引发文化事件“读书风波”,有人支持换人,因为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读书》了,《读书》不是以前的读书了;有人反对,认为读书还需要汪晖。两派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出现谩骂“厮打”,让人大跌眼镜。

一年过去了,没有看出《读书》有何变化。那些想着换个执行主编让读书成为自己想象中样子的梦未成真;那些认为离开汪晖读书就不是昨天读书的,不知是否还持有同样的意见?

时代变了,事情变复杂了,人也变了——阅读、思考、关注的内容变了,想让杂志的内容不变是不现实的,即使是读书元老们作今天的编辑。

在长时间段看,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同时,在短期内《读书》的作者群、读者群相对稳定,个别编辑的变动对读书风格的影响有限。汪晖离开如此,吴彬离开也亦如此。

倒是,网络的出现可能对《读书》影响更大。我个人阅读“天益”的时间在增多。很多学人将天益作为文章首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