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媒介相关研究占24.3%

7月 21, 2008

2008年6月11日,本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共有41个研究项目获得资助,其中与新媒介直接相关的项目有10项,占24.3%。(具体项目见下表)。

我对过去三年的社科基金项目中“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下的有关新媒介研究的项目做了一下梳理。发现近三年来,新媒介研究获得资助数量和比率增长迅速。具体情况:2007年新媒介研究获得5项,占新闻学与传播学39项资助中的12.8%;2006年2个新媒介研究获得资助,占35个新闻学与传播学资助项目的5.8%。

需要说明两点:

1,在关于“新媒介研究”项目,只统计了项目名称中直接与新媒介相关研究,对于一些研究中可能会涉及新媒介的研究没有包括在内。

2,我只统计了“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目录下的资助项目,在其他学科比如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有关互联网、手机等的研究也有一部分。

从6月20日胡锦涛主席与网友交流到近三年社科基金资助情况,随着新媒介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民众对新媒介的关注以及政府对相关研究的投入都在迅速增加。预计未来这个情况还将继续。

 

2008年社科基金新媒介相关研究目录

序号

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项目类别

1

数字版权管理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张文俊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一般项目

2

数字媒介信息传播引发的集合行为及其防范

白寅

中南大学文学院

一般项目

3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马中红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般项目

4

境外中文网络媒体发展与我国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刘昶

中国传媒大学

一般项目

5

网络关键信息的筛选与影响力评估

申小蓉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一般项目

6

新媒介和传统媒介融合研究

严三九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一般项目

7

政府调控新媒体的公共关系策略研究

陈先红

华中科技大学

一般项目

8

公民新闻在中国的现状,影响与发展研究

王昊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

青年项目

9

WEB2.0背景下的国家新信息安全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吴祐昕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青年项目

2007年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新媒介相关研究目录
序号 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项目类别
1 互联网和手机对中国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影响研究 杨伯溆 北京大学 一般项目
2 网络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研究 庄晓东 云南大学 一般项目
3 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 陆地 清华大学 一般项目
4 WEB2.0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研究 周葆华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青年项目
5 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 周裕琼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青年项目

 

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新媒介相关研究名录
序号 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1 互联网管理中的平衡与协调 钟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2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杨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老师该干什么?本学期教学回顾与思考

7月 11, 2008

image

“累!”

“课上的时候大家参与教学,增加了互动性。但需要课下的大量工作,忙忙碌碌也得一周。调查更累!跑去了一个不知名,也不好找的地方,做了一个老百姓都在抱怨的调查对象。但是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本学期结课时,我征求同学们对本学期我所讲的《大众传播学》课程的意见时,一位07新闻2班的同学写了上面的话。一个学期转瞬之间已经过去,有必要总结一下.就以教学方式梳理一下,皆将我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真听意见还是假走形式?

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会征求同学对课程的期望和建议,学期结束的时候,再次征求上课体会并希望他们提真实想法和意见。07新闻2班的张媛、梁海燕等同学后来在采访我时,对这个做法能否有效,持有怀疑态度,主要是担心我能否真的采纳大家提得意见和建议。实际的情况是,一些我认为合理的建议会采纳,比如06新闻的陈锦娜建议我对同学在网络的留言作业评论回复,我很快给网站安装了评论回复插件,并尽可能对每条同学的评论给出回复,同时鼓励同学注册以后互相讨论。还有同学提出讲课时增强条理性等,我都认真思考改进。一些意见我无法满足,比如有同学建议带大家出去实践,这个要求恐怕在《大众传播学》这门课里无法实施了。

课堂上能否让学生开讲?

在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也在思考,是否应该采用?以及如何开展?对上讲台演讲现在也有争议,一种认为意义不大,浪费时间,只有演讲者受益,锻炼公众演讲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留给其他课程完成。另一种声音认为,有收获,当然有人收获大,有人收获小(与投入程度成正相关)。这个方式当初设计的目标是自学能力、公众演讲和团队精神的养成。经过几轮实践基本上认为应该保留,不过实施的具体方式和策略,我想还需调整,主要在演讲的主题、时间以及控制执行。以后会将主题与编辑传播学百科网词条结合。

问卷调查法在咒骂与调整中前行

是传播学研究方法章节的内容,最初是课堂讲授,后来变为先讲理论再实战——自己设计问卷、执行调查、数据统计最后要写报告。06级实施以后,大家叫苦不迭,据说在06播音搞崩溃4台笔记本,一位女同学带着满脸痘痘(之前皮肤很好)来交报告,抱怨是熬了几个晚上,长了一脸痘痘。据说当时半夜宿舍楼道里会传出“该死的张建军”之类声音!后来一个个拿着调查报告很有成就感,以至于前两天还有人找我要去年的调查作业,是要在找实习工作的时候拿给别人看。结合学院自身情况做了一个调查,领导还比较重视。当然,民怨不可违!07级采取自愿方式参与调查,设计还是要做。感觉效果一般。后来系主任认可,今后社会调查专门开课!这个大部头可以放到课里,集中一周时间,讲授理论,设计问卷,执行调查,然后数据处理,写报告。期待这个课开!

wiki百科词条编辑:web2.0下的作业提交

编辑wiki百科词条目标是自学能力、查找信息、归纳整理能力的形成,同时体验web2.0的开放、互动特征,将知识点整理、积累,便于与其他人的共享和交流。软件和网络使用技能门槛是作业完成中发现的,补救措施是制作了视频教程来提供传播学百科网的使用。发现的问题是,编辑词条的质量不佳,应付作业的较多。查找信息的能力以及编辑归纳的技能还需提高。传播学百科网也欢迎其他地区的老师和同学参与,编辑专业资料库。

快速阅读完成读后感

开课之初,布置快速阅读完成参考教材读后感。目标是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部分同学完成较好,应该有一定收获。发现的问题是部分同学的等待老师讲解,不愿自己主动研究。今后调整一下继续实施。

期末考试测量教学情况

平时作业的大量完成,期末的考试的比重降低占最终成绩的50%,内容明确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按照学院的要求专业核心课闭卷考试。将考试的压力分解到平时的作业,同时避免短期突击。

老师该干什么?

有同学抱怨,上课我“讲的太少,留作业太多,理论性不强”。“这些同学是典型的被传统应试教育毒害不浅,在上大学之前已经认为大学的课程应该如何上,老师讲一学期课,记一本笔记,考试划范围,背三天,一考试,一切ok”。教师到底该干什么呢?在大学里帮你能有如下收获,可以稍微心安。

1,帮你学会学习:

上大学要学会学习,而不是一些具体的知识。整个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会学习比记住几个知识点重要。

2.让你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

不会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盲从,最终是缺乏创新。

3.养成良好做事习惯:

做事认真,坚持、负责、团队合作等精神养成。

总结一学期教学情况,准备下学期的课程,好的继续保持,不足尽可能调整。假期将梳理两年来的教学情况,完成院级科研课题“参与式教学法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欢迎各位继续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