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大幕落下,我指导的12名同学顺利通过。同学老师近几个月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我给各位同学发信要求大家总结论文写作的过程,同时自己也在总结如何来高效地指导新闻专业的毕业论文。
李楠第一个发来总结,洋洋洒洒的文字,我一口气读完,回信征得李楠的同意,将其文字发表如下。李楠论文写的是《虚拟空间的政治动员——浅析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网络竞选传播现象》,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注册了使用了众多网站——体验奥巴马是如何开展网络竞选动员的。论文很成功,答辩组老师给了“优”。我正在修改打算把这个论文投到期刊去发表。
李楠:我的论文历程
我时不时地抬头和答辩老师进行目光交流,发现她面无表情,眼神有些木讷地看着我,神情严肃。我继续按照准备回答,心中有一些忐忑。“就是这些。”回答完毕后,我看着老师,她似乎反应了一小会儿,只说了三个字:“非常好!”我回敬给老师一个灿烂的笑容和一句句诚恳的感谢。最后,答辩组组长为我提了一个关于段落顺序的修改意见,论文答辩顺利结束。
终于松了一口气,两个月多的准备没有白费,当时没有很激动,只是在后来回忆论文写作过程时,感到其中的不容易。现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这段小小的经历,作为自己在结束大学生活之前的总结和纪念。
增益“吾”所不能
开始论文写作前,我带了几本书,写了大概的写作方向,和三位同学找到导师商量题目的事。但是心里一直没谱,因为对学年论文很不满意,所以这次打算推翻重来。这就意味着,我要比其他继续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和扩充的同学的写作工程要大一些。推翻“旧体制”,建立“新秩序”,这将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
大家提问之后,最后一个轮到我。一脸的迷茫在导师的指引下豁然开朗。“美国总统大选的网络传播问题”在学年论文写作前曾经提到,当时由于信心不足,并没有敢于写这个题目。毕业论文非同一般,非常想把它写好,为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个选题对我的吸引力很大,但深知要把它写好确实不容易。要亲自注册使用很多英文网站,语言的障碍是个问题,并且写作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是个大工程,需要仔细地阅读和随时关注数据的新变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论文的写作经历便是实践这句话的过程。中间的话也许有些夸张,但是确实“增益‘吾’所不能”。
增益之一——世上就怕“认真”二字
20多年的生活经历告诉我,我是个比较容易悲观的人。在接到一个任务时,除了反应出要怎么做以外,第二反应就是会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办。这种思想的好处是未雨绸缪,坏处也很明显,便是容易打退堂鼓。学年论文已经如此,毕业论文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是在论文写作之前对自己的要求。
列出的提纲被否定,导师重新确立了题目和写作大纲。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就看我的了。
写论文的日子里,我的朋友有三个:电脑、笔记本和茶水。每天起床后,烧一壶开水,放上茶叶,泡好后放在手边,打开电脑,开始看起来静止,实质上思维不断运动的活动。“万事开头难”,占有资料的过程需要认真地阅读和对资料的筛选。我根据需要,到各大网站搜罗资料,把认为有用的消息和论文都放在一个Word文档里,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文字和数据,以便查找。把每个浏览过的网页都保存为书签,方便浏览,到目前为止,阅读文字量超过6万字,保存的书签已达50个以上。占有了大量的资料,为论文的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长时间面对电脑是件并不轻松的事情,脖子酸、腰疼、眼睛发干、头偶尔也会疼,手指僵硬,有发胀的感觉。在不喝茶的情况下,也许会突然间犯困,尤其是中午,犯困的状况要持续至少一个小时。但是由于脑子还在想论文的事情,很难入睡。趴在电脑前睡觉是个好方法。因为当困倦感袭来之时,趁势倒下,休息十几分钟,也是很见效的。十一月的其中一周,有三天没有出门,第四天出去时,感觉天很蓝,空气特新鲜,心情十分舒畅。写论文时并不压抑,但是长时间面对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的电脑,会令人厌烦。于是那天,我没有写论文,彻底缓解了一下,养精蓄锐。
到现在为之,论文到底修改了多少次,已经难以精确计算。邮箱里和导师来往的邮件超过了30封。只记得在超过第10次修改后,我调侃地将邮件题目命名为:**论文第n稿。别无他意,其中饱含了导师的辛勤劳动和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态度决定一切”,当我们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时,任何付出都微不足道。认真的态度不仅在论文写作时会发挥作用,如果坚持下去,会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增益之二——接触新事物
因为水平有限,英文网站在写论文之前很少光顾,偶尔会进去浏览一下,但不会很仔细地研究。在论文的压力下,我静下心来阅读,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不认识的单词可以很方便地查到,不会造成很大障碍。有时,困难是想出来的,当自己真正进入状态后,会感觉之前的想象有些杞人忧天,因为方法总比问题多。我从中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观察和体验Web2.0的方便快捷。奥巴马的官方网站设计精良,到处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观点,互动性和号召力极强。让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也仿佛融入到大选的气氛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我注册使用了几个英文网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Eventful,我已成为奥巴马的好友,邮箱里经常可以收到关于他的动向的邮件。
到外国网站上查找信息可以保证准确性,同时拓宽自己的视野,从多角度看问题,跳出原有的意识形态,直接感受到外国的文化氛围。
增益之三——培养研究精神
以前认为文学不需要什么研究,只是文字游戏,只要把字“码”好就可以了。通过这次论文的“洗礼”,发觉并没有这么简单。社会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人的问题是永远也研究不完的。
在学新闻采访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数字比文字的叙述更加有力,更使人一目了然,要求我们“用数字说话”。在论文中,为了对比奥巴马和麦凯恩的网络竞选传播效果,导师建议采用表格的形式并用倍数关系说明这一情况。在指导下,我找到相应网站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奥巴马获胜是势在必得的,数据差距很大,有的甚至可以用悬殊来形容。
评价论文的标准之一是是否有创新性,自己的劳动比例有多少。如果想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那么自己就要做大量的工作。研究精神在这时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论文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顺利毕业,而是个学习的过程,同时告诉别人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就是收获。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写论文,将会是个愉快的过程。
增益之四——收获感动
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我的论文导师,态度极其认真,从始至终,一直引领着论文的写作。题目的确定、提纲的建立、段落的顺序、文字的斟酌,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全。导师对网络资源的挖掘很深入,为论文提供了许多很有用处的资料,对后期的数据和理论的补充方面,帮助非常大。还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们。由于自己在宿舍没有电脑,到处抢占同学们的设备,大家都很热情,给我提供了很大方便。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修改格式、查找资料、提出意见,2个多月以来的时间,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同学们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如果还有明天”
论文在后期修改时,发现了应更加深入探讨的问题,感觉需要提升的地方比较多,要参考的文章也很多。如果还有时间,比如6月答辩的话,这篇论文应该还会有突破。
网络政治动员的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在最后修改时,参考的几篇论文多在论述这种动员的消极影响,即国家怎样防止网民利用网络在现实空间中聚集在一起进行对国家统治不利的集体行为,而很少涉及政客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宣传,角度不同。这方面可以多看一些资料,应该会有新的启发。
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理论多涉及网络营销的策略,和政治竞选有关的比较少,理论并不深入,多是以事实说话。
参考的资料来自网络的较多,时间充裕的话,应该多看些书,会有帮助。
我认为还有一点可以深入挖掘的是,网络上引起的“奥巴马风暴”或者说“奥巴马一代”是和现实中的政治体制有关的,美国可以用这种方式选总统,在我国也许只能选“超女”。那么,网络政治动员在我国是怎样应用的,现状怎样,怎样和我国的政治体制结合,怎样体现政治体制改革。现在我国的言论已经开放了很多,但是这种开放绝对不仅仅是由于网络的发展引起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问题,而是和现行的政策有关。当然,按照这篇论文的研究主题就没有必要写这些了,我觉得在这方面可以延伸。(不然就找个06级的同学,继续这个选题好了,嘿嘿。)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05级的我们已即将毕业,未来将会是06级同学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这次的论文写作中,我们小组的成绩比较突出,感觉大家都在认真对待这一过程,协作精神不错。很好地利用了网络进行师生之间的论文交流,省去了很多时间和印制的费用,属于“现代化无纸办公”,方便快捷。
对于06级的同学们,我有以下的话想说。
论文之前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不要草草了事。
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在哪,能力如何,能不能解决论文中也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对选题很感兴趣,就会觉得困难不是困难,而是考验,是很好的学习机会。遇到困难是一种痛,但是“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是一种难得的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会充满满足感,问题解决后会有成就感。
有恒心有毅力,不抛弃不放弃。
在论文写作时,不免会有厌烦情绪。我在这个过程中,有几天根本不想看论文,甚至不想听到奥巴马三个字。经过短暂的休息,比如可以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或者干些有兴趣的事情,调整一下,尽快投入战斗。不要耽误时间,一定要跟上大家的步伐。不然很容易恶性循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到头来,自己对论文也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仔细仔细再仔细。
写作过程中,要保留好用到的资料,如果注释或者参考文献出现问题,便于迅速查找,以免浪费时间。稿件一定要有备份,避免因中毒等原因丢失。校稿时要仔细,避免格式混乱,如过不了格式关,总要返工,耽误时间。
老师很辛苦,我们要换位思考。
有的同学因为和老师的沟通不好,出现问题,尤其在答辩时,这是要避免的。答辩时一定要围绕主题回答,不要偏题,回避问题。应该实事求是,言语委婉,态度谦虚,讲礼貌。这也是一个展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要认真准备,不用过于紧张。
2009年1月5日,经过老师的认真校稿,论文格式一次通过,自08年10月底以来的论文写作圆满结束。感受如上,还有一些珍藏于心,难以言表。相信06级的同学们会比我们做的更好,期待他们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