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月底,传播学教学团队(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开了年终总结会。曾在其中参与过两个学年的教学任务,深感这种团队教学的优势。会上大家提及“教学方式、教育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等内容,值得记录在案。
2.胡老师提到了“慕课”(MOOCs)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冲击,现实学校“要提高传统课堂的吸引力和课堂质量”,授课模式要有切实的应对“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要致力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深度思维、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本人观点:在网络公开课等的冲击下,现实学校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单纯的知识讲授已经被网络替代,重要的是发挥现实教学中人际互动,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世界,培养思维、逻辑系统。)
3.张磊师兄前不久获传媒大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他在学校的课非常火爆,要提前占座;给硕士开的课,博士都去蹭课。他认为“教学设计应当注重知识布局合理、段落详略得当、节奏张弛有致、技巧了无痕迹四个方面,通过对案例式教学法设计模式的探索,总结了“说书式”、“导游式”、“侦探式”、“辩论式”等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很重要,如何将理念和思维转化为现实教学模式尤为关键。)他在对学生上课开小差的看法是“只要教师能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同时又有‘干货’,有真正的知识,同学们就没有开小差的可能性。所以说,与其去抱怨学生,不如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堂的知识含量还有生动性。”(深以为然)
4.教学语言很重要。宋晓阳副教授以“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为主题,介绍了教学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指出了课堂语言表达容易出现的问题:表达形式上存在着吐字不清、习惯性用语过多、语速太快或太慢、语言重点不突出、“教师腔”过重等问题;表达内容上存在着信息陈旧、逻辑混乱、东拉西扯等现象。她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提供了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例如善于设置故事、幽默教学、培养声音品质、提高信息含量、采用肢体语言、控制课堂等。
5.胡老师的国家精品课 传播学的公开课视频,已经放出来了,可以去他主页观看。
11月29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召开年度交流会。会上,来自全校五个院系的14位团队成员交流分享了传播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传播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副校长、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主持会议。
团队成员对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改革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宋晓阳副教授以“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为主题,介绍了教学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指出了课堂语言表达容易出现的问题:表达形式上存在着吐字不清、习惯性用语过多、语速太快或太慢、语言重点不突出、“教师腔”过重等问题;表达内容上存在着信息陈旧、逻辑混乱、东拉西扯等现象。她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提供了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例如善于设置故事、幽默教学、培养声音品质、提高信息含量、采用肢体语言、控制课堂等。
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张磊副研究员分享了教学设计的心得,认为教学设计应当注重知识布局合理、段落详略得当、节奏张弛有致、技巧了无痕迹四个方面,通过对案例式教学法设计模式的探索,总结了“说书式”、“导游式”、“侦探式”、“辩论式”等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模式。
在总结发言中,胡正荣教授以21世纪的教学理念为核心,总结了九零后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四大特点:碎片化、短暂化、扁平化、多任务化等,他认为,在“慕课”(MOOCs)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冲击下,要提高传统课堂的吸引力和课堂质量,授课模式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要致力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深度思维、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因此,培养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发展精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胡正荣教授最后指出,教师教学的核心是必须具备“责任感”,要求团队成员认真对待教学对象、严肃思考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优教”(Excellence in teaching)的目标。
作者 张磊。
全文完